世博呈现创意经济集聚效应 创意地产引来关注

发布时间:2010-06-17 14:25:06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描述,全球范围内创意文化产业和其他方面的工程项目,价值已达1300亿美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近日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苏州主题论坛开幕致辞中称。

在国际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重要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发挥着对其他产业的强大带动作用。

通过世博,我们看到怎样的创意?创意产业从创意到产业路有多远,影响几何?未来在中国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世博会呈现世界创意经济

“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世博会著名的口号。世界上不少最新的科技、理念、文化都始于世博会。人们常说,世博会是创意的舞台,创新的天地。回望历届世博会,创新创意无处不在,蒸汽纺织机、炼钢工艺、分级葡萄酒、电梯、汽车、电影等等,曾经或者依然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创新,都是首先出现在世博会上,而后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包括人类的经济发展。

“世博会若失去创意就将失去意义,正是人类创新不断地涌现,才让世博会一届一届办下去。”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在世博会百年传承中的重要性时指出,对于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乃至产业结构改变中的中国来说,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更是不容小觑。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罗伯托・格兰迪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上海在搞世博会,不仅把上海看做一个经济城市,而且也是文化城市,所以上海,甚至中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把创意产业搞好,不要把创意产业看做世博会的附件,而是当成这个城市根深蒂固的东西。”

无论从国家馆、企业馆、联合馆等造型独特的世博场馆,还是场馆内千姿百态的创意展示,创意已经渗透上海世博会里里外外:中国馆的“斗拱”造型,寓意天下粮仓;沙特馆的外形象征着阿拉伯神话中的“月亮船”;英国馆插满了6万根中空、透明的亚克力杆,“幻身”成一朵种子天堂“蒲公英”;名为“2049”的万科馆看起来更像是7个金黄色的巨大麦垛;城市未来馆更是让昔日上海南市发电厂的老烟囱变身为世博园内目前最高标志物“温度计”……而各个展馆内,围绕“未来”这个大命题,以及“低碳”的创意理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来诠释,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启迪。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低碳展区内,一部状似大叶子的环保概念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汽车,不仅外形犹如一片绿色的叶子,还能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实现“绿色”“负排放”。

以“叶子”环保车为代表的创新意识只是中国创意经济发展的前奏。目前,中国各地正致力于推动创意经济不断深化。

“集聚效应”加速地方经济发展

“上海世博会将是全球创意人和创意产业的‘奥运会’。世博会上各种创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产品的交流碰撞也将激发创意人才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从而推动创意产业、创意经济迈上新台阶。创意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全国政协副主席、经济学家厉无畏强调,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江苏共有64家各类文化产业园区,4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7个国家级、1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围绕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形成数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全省已有18个创意园区,3个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

另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上海市正式注册的创意产业园区达到81家,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左右,相关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累计吸引了近7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493亿元增至2008年的1048.75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从5.8%提高到7.66%。

在当前由上至下力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中国,以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创意经济正在成为地方发展的“加速器”。

全球创意产业之父、首倡“创意经济”概念的约翰・霍金斯对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充满期待。他认为,许多世纪以来中国就已经是一个创新国家,现在则是继续在新的文化形式和领域进行创新。如果有愿望让自己的创意“走出去”,并释放中文的强大力量,那么中国的创意经济将发展更为迅速,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专家格雷姆・埃文斯建议,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应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机会,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扩大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规模,“最关键的就是在世博会结束后还能继续发展这个产业,使之成为城市的品牌。”

“无形之手”推动创意产业

业内专家指出,欧美等国的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主体;日韩等亚太国家是兼顾文化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而中国的创意产业则主要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水平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不同于上述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成熟阶段。

“事实上,创意经济的实质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在国际化视野的发展定位下,它会带来体制上的一些改变。”厉无畏说。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从政府层面对创意经济的发展予以扶持。同时,各大城市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相继进行了体制、政策方针上的改进和创新。

比如,上海市提出“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情”;北京市强调“民营国营同台竞争,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广州市则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凸显产业属性。以文化产业为龙头的创意经济正在成为中国地方发展的“加速器”。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创意产业总产出已达3900亿元人民币,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也已经达到12.6%,在第三产业里位居第二。

尽管各地做出了诸多尝试和努力,然而一些制约创意经济全面繁荣的瓶颈仍然不容忽视,其中以融资难最为严重。多名与会专家认为,因文化创意产业投入周期长、风险大、固定资产相对较小、价值评估难以确定等问题,导致银行的金融服务“望而却步”。

这一问题同样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为此采取措施,使得上述局面在近两年间有了明显改观,包括信贷、股权投资、债券等在内的多种融资模式,开始不断在产业界出现。目前,江苏设立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浙江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上海率先搭建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而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也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该平台将整合资本市场各种资源,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致力于解决文化企业与资本市场间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问题。

股权投资也初步进入创意文化产业。中国外汇业务规模最大的中国银行称,其全资附属公司中银国际参与发起设立的第二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筹备申请已于近日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基金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创意产业是兼具公益性功能和市场化性质的产业,其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而另一方面,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也要更好地保障其公益性。同时,也应完善商业化操作体系,促进市场体制发育,延展剩余价值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提升价值空间,将创意产业打造成真正的高附加值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