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交易所在上海揭牌

发布时间:2009-06-19 10:03:48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

 6月15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第一天,昆曲《1699·桃花扇》衍生产品开发项目率先进场交易。

由上海市政府批准、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机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6月15日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挂牌成立。挂牌首日,昆剧《1699·桃花扇》衍生产品开发等项目率先进场交易。

今后,这个文化产权交易所将展开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类与文化有关的产权交易,包括版权、文化专有权益、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等,还将为文化产业投资、咨询、并购重组等提供服务。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欣喜地表示,这是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各种文化产业投资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版权经营活动中,各种要素汇集,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可以低成本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创建新型市场平台  文化产权有了自己的交易所

文化产权交易有了自己的交易所,无疑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后的新鲜产物。

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伊始即向外界宣布,该交易所将通过市场推动文化与资本、内资与外资、虚拟文化与实体产业、版权与资产的对接,以促进各类文化产权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跨所有制的流动。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筹备工作组负责人张天介绍,上海首推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希望能发挥上海金融优势,整合全国文化要素。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可以“在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构筑起一座桥梁,促成文化产业与各类资本有效对接。”这也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创建了一个新的市场平台类型。

为何打造这样一个新鲜场所?显然,这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随之带来文化产权交易活跃的现实要求。如中小创业型文化企业、成长性文化项目以及创意成果转化,都有大量交易需要展开,而演艺节目的版权、名人的经纪权、各类冠名权等新型文化产权交易也在不断涌现,这些都在迫切呼唤着文化自己的市场。

此前的试水也证明了这份需求。数据显示,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产权等一系列新观点以来,截至去年已成交各类文化产权20多亿元。上海产权交易市场还先后创设了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为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和运营作了有益尝试。

同样,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当下,如何打造资本进入与退出文化市场的通畅渠道,也是上海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评论说,“从当前情况来看,金融资本可能还不太了解文化。但是资本是有觉悟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搭建,对于文化的繁荣和资本的成长是一种双赢。”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消,但相关专家认为,文化产业具有“逆势上扬、反周期调节”的特性,很可能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陈燮君说,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生逢其时地成立,也是应对危机的高招,能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让文化创意标出市场价格

“要力争成为全国性、综合性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豪言之后,张天对交易所的未来做出了“空间无限、尚待努力”的判断。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资本与文化彼此还了解不深的时候主动、积极地去了解金融资本,一旦实现对接,其产物可能就是最具生命力的。”陈燮君说,借力资本市场驾驭文化市场规律,能实现文化资源更优化配置,并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之难题。

此前,我国文化交易已存在多种方式,如版权交易价格双方协商,书展、博览会、影视节等短期场所交易,或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信息公告等,但这些既有交易方式,由于交易活动的“非常态”、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成本较高或缺乏监管等问题,较之常设性、产业链条完备的交易平台,在很多方面显示出局限性。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蔡敏勇认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这些资源仅仅只是存在状态,不会产生价值,更不可能实现优化配置。“搭设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就是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他认为,通过交易所这种形式,最能发现其合理的市场价格。“基于合理价格的交易,也将推动市场内各类文化要素流动、组合和重新配置,从而形成新的更加高效的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一个文化创意,如何转化为商品?一家文化企业,如何获得市场估值?文化与资本的对接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产业链条上的动作可在交易所扶持下展开。

 蔡敏勇介绍,进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这一平台交易的文化产权,将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操作。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资本通过市场平台,找到好的创意,并将其培育成熟,一个文化创意才能形成一系列可以标出市场价格、吸引消费意愿的作品,如书籍、影视、游戏以及各种衍生产品,将一个创意的影响力拓展至更加宽广的产业领域。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