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总部经济全国第九 半年税收129.16亿

发布时间:2009-11-04 14:15:23   来源:青岛早报  [字体大小: ]

 半岛“龙头”青岛,正为吸引全球企业总部来筑巢而努力。“总部经济”将成为验证青岛经济辐射能力的晴雨表。

什么是总部经济?对此,这样的解释最贴切不过:一间几十平方米或者一层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却可创造数亿元的营业额、数千万元的利润、上千万元税收!仰望香港中路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的这些数字是不少人对披着神秘外衣的“总部经济”一个最粗浅的认识。2005年,“2005-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和“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让总部经济第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个报告也让青岛的总部经济首次闻名全国。

昔日的潮起,今天的潮动。5年过去了,今年10月18日“第五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再一次放榜,青岛总部经济排名位列全国35个城市中第九,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综合排名第六位。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增长极,2009年上半年,我市大型以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44.7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90%,完成税收129.16亿元,实现地方税收38.89亿元……可以说,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魅力还不仅仅体现这些数字上面。

这几年,在咬得越来越紧的分数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似乎是青岛最直观的竞争地位,下一步青岛总部经济将剑指何方?记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发展原因】

总部企业成增税“大户”

为什么全国这么多城市都要发展总部经济?曾有人做过这样的解释,一个是占地数亩的工厂,一个是占地1000平米的总部企业办公室,孰强孰弱?显而易见,在拉动就业上,生产型工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在创造税收上,总部企业却可能远远占了上风。

 简单地说,总部经济就是把人才、信息、科技等高附加值的资源向中心城市汇集,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制造基地向欠发达地方布局。

“总部经济在增加税收、产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拉动城市消费以及提升中心城市的层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作用。”市经合办总部办副主任郭可伟表示,“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青岛市共有各类总部型企业665家,其中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型总部147家。2008年,青岛市把总部经济确定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总部经济项目在我市引进的国内大项目中已占到20%以上。”

 其中,税收是体现总部企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记者从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大型以上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544.7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90%,完成税收129.16亿元,实现地方税收38.89亿元。其中,制造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350.15亿元,占GDP比重15.34%,完成税收96.71亿元,地税收入20.43亿元;服务业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83.01亿元,占GDP比重8.05%,完成税收31.56亿元,地税收入17.90亿元。

【市南探访】

 14座楼宇年税收已过亿

这一切在我市市南区香港中路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已然成了总部经济的聚集地,该区总部经济所产生的税收已占区域内税收的半壁江山。

“从年创利税来看,一座楼宇就是一处普通的工业园。”说到这句话时,市南区发改局局长王志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的高楼大厦——国际金融贸易大厦、数码港大厦、青啤大厦、新时代大厦……香港中路和东海路上高耸林立的高档商务楼宇,年税收过千万元的不下20多座,年税收入过亿的楼宇已达14座。

 作为青岛总部经济的“先行者”,市南区的发展格局具有样板意义: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南区有45家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占全市一半以上的总部型企业进驻,过亿楼宇14座。

 “市南区待开发利用的空地已经很少,可谓寸土寸金,总部经济所依托的商务写字楼可实现在高价位上的土地再开发。”王志华可谓一语中的。

早在四五年前,市南区上下即言必称之。今年9月份,高232米共51层的万邦中心写字楼主体顺利封顶,将于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岛城天际线新景观和新地标,也是全省已封顶建筑中的制高点。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的万邦中心,是集商务、商业、居住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它的落户,将成为市南区商务楼宇的新高地。

由万邦中心俯瞰整个市南区东部区域,凯悦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等项目在建或已开工奠基,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40亿元,同时,约20余万平方米的一批高档写字楼也陆续完工投入使用,目前,全区累计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有116座,总面积近380万平方米。

 依托于楼宇的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市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在,市南区第二产业的税收只占10%多一些,而第三产业已占税收的80%多了,未来三年将达到91%。”日前,王志华了提出了市南区今后的“侧重点”。

【排名解读】

0.01分!排名成了小数点后的“较量”

“这一次全国总部经济排名青岛仍列全国第九名,不是我们没有进步,而是同类城市都在努力,大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总部经济越来越受到副省级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重视。”对于这次全国总部经济的排名,青岛经合办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放眼全国,位于第一能级的北京得分87.95分,上海得分85.35分,广州得分75.52分,深圳得分74.98分;第二能级的杭州得分61.32分,南京得分59.39分,天津得分58.31分,成都得分53.23分,青岛得分51.83分,武汉得分51.36分,宁波得分51.35分。

 “除了北京、上海等第一能级的城市得分遥遥领先外,后几位城市之间的得分已经非常接近,青岛与身后的武汉、宁波之间的差距更是在小数点后的较量,武汉和宁波两个城市只相差0.01分,竞争愈发激烈了。”看到此次的排名后,市经合办总部办副主任郭可伟感慨颇多,三大经济圈城市在总部经济上的较量越发明显,龙头城市地位突出。

“排在前15位的城市中三大经济圈就占了11个,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和宁波四个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均处于前两个能级;珠三角的广州、深圳,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突出,分别排在第3、4名,均为第一能级;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数量最多,其中北京高居35个城市榜首,天津、青岛进入前10名,大连、沈阳也进入前15名。”他说。目前,三大经济圈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项分类排名中,青岛政府服务得分88.34分,位列全国第二;开放程度得分65.79分,位列全国第六,排名非常靠前。然而在研发能力和专业服务上,实力较弱,分列第18位和第17位。

 时不我待。在身后“追兵”的苦苦追赶下,青岛与后几位得分相差不多,而前面“第一梯队”的强悍地位又该如何撼动?这个问题需要多方来解。

【未来规划】

今后三年培育总部企业200家

路漫漫,青岛总部经济今后的发展路在何方?9月初,我市出台了《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第一次”清晰地描摹出了未来几年内青岛总部经济的发展前景:到2012年,我市将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每年引进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派出机构,6-8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我市,力争驻青国内外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达200家以上。争取一批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民营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

 “今年上半年共有20个总部企业在青建设、10个总部企业正在洽谈‘落户’事宜,发展速度比较快。”市经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青岛市生产力学会会长魏炳义认为,目前,青岛的总部经济与青岛的城市地位和经济发展仍然不相适应,与先进地区相比,青岛企业总部绝对数量较少。加速发展总部经济,必须看清存在的不足,更要找准自身的优势,总部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区域布局】

市内四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采访中,魏炳义教授表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各个区市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和发展优势。从目前我市总部企业的分布区域来看,主要分布在市南、市北、崂山和黄岛等区域。在262家总部企业中,市南区125家,占总数的47.6%;市北区16家,占6.1%;崂山区18家,占6.9%;开发区24家,占9.2%;其余三区五市合计79家,占30.2%。

 由于产业特点,总部经济的区域聚集效应十分明显。落户市内四区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六成多,城阳、崂山、黄岛三区占到两成左右。在未来发展布局上,我市将打造发展区位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根据《青岛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具体目标是以市南、市北、崂山、黄岛区为先导,发展综合性总部集聚区。其中,市南区统筹加强楼宇经济存量资源集约利用,依托多元化发展增强金融辐射能力,以香港中路为中轴,打造前海一线总部经济发展长廊;市北区突出中央商务区建设为中心,抓好创意园区和小港湾改造工程的打造建设,着力发展区域型总部经济;崂山区加快构筑以高新技术、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黄岛区结合西海岸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着力以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凤凰岛、唐岛湾等区域为依托,打造西海岸总部基地。

以四方、李沧、城阳、高新区为支撑,重点发展职能型总部,该区域为总部经济发展的协作圈。其中,四方区围绕“中央文化区”建设,逐步形成文化产业、橡胶化工研发、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纺织服装、机电设备为主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域。李沧区构建以现有制造业及生物研发、商贸地产、物流仓储、精细化工的总部企业集聚区域。城阳区建设以空港物流、商贸批发、科技服务、外贸出口加工、服务外包等产业为主的总部型企业集聚区域。高新区加快构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研发机构和总部型企业集聚区。

【优惠政策】

 优秀人才给予购房、购车补助

这两天,高级主管孙侨生(化名)心情有些迫切,不知道申请的奖励能不能批下来。作为高级技术人才被引进青岛后,将有可能获得奖励。记者了解到,孙侨生所说的奖励,正是今年我市对总部企业的激励政策之一。 “现在还在审批阶段,符合奖励标准的人和企业正在评定当中。”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郭可伟告诉记者,政府对企业引进且聘用的优秀人才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为期三年的奖励。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及研发中心引进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且所在企业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个人年缴纳所得税额的地方留成部分按100%给予为期3年的补贴,用于购房、购车补助。而目前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认定后,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内给予100%补贴,后三年给予50%补贴。租赁办公、营业用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且租赁期3年以上的,按每平方米5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

“引鸾招凤”无疑是总部企业发展的命脉,相比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青岛何以引来“金凤凰”?显然,青岛除了苦练内功,优惠的政策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记者观察】

“四届老九”为哪般?

 就在六七年前,“总部经济”还是一个令人感觉陌生的经济学新名词。而如今,在青岛,“总部经济”已经从一个时髦的经济学新名词,演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现象,并被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亮点。 在五届全国“海选”中,青岛四届荣登第九,只有第二届排名第十。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青岛的起点更不是终点。青岛与几个城市展开了“贴身肉搏”,排名已经成了小数点后的对决,似乎青岛想要突围还有艰难的路要走。不进则退,是今日总部经济待解的命题。

 现在,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不但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论证,也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推波助澜。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