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大偷卖大拇指广场套现 仍难敌20亿资金缺口

发布时间:2011-10-14 10:28:51   来源:理财一周报  [字体大小: ]

苹果公司的市值连续暴涨8年,截至今年第三财季现金储备达762亿美元,且负债率为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中报显示,106家上市房企负债增至万亿元。于是,房地产业刮起了一阵学习“苹果精神”的热潮,然而,在资金链紧缺情况下,靠学习“精神”是远远不够的。

“你们还有钱吗?”以任志强(微博)为代表的微博红人纷纷调侃开发商的生存困境。调侃之余表现出对市场的无奈和政策的失望情绪。钱少、地贵、股价下探,存货又卖不动。资金链日益趋紧的今日上市房企进入生存或死亡的游戏。

从本期开始,理财一周报楼市组将对上市房企的生存状态进行全面排查,第一期将焦点转向证大集团,该公司自外滩地王上演“蛇吞象”一幕之后,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2010年2月1日,上海证大(0.165,0.00,0.00%,实时行情)置业有限公司以92.2亿元夺得外滩8-1地块地王。但在2010年6月30日时,上海证大持有现金仅有约12.55亿元。虽然拿下此地块是联手复地、绿城及磐石投资等三方力量,但巨大的资金缺口还是让证大无法消化,近一年多来,不断有资金紧张、退地危机、地块易主的消息传出,加之宏观调控给楼市带来影响,为募集资金,证大高层纷纷出动,为项目到处筹钱。具体表现包括减少上海大拇指广场、证大丽笙酒店的持有比例,出售浙江湖州地皮等。目前外滩地王该项目计划于年内动工。

92.2亿外滩地王带来巨大财务负担,证大四处筹钱,不惜降低旗下明星产品的持有比例

证大经过2010年风光突进,“资金缺口逾 20亿元”,低调出售大拇指商业广场

同时翻开上海证大2010年年报和两个月前才发布的2011年中报,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2010年年报的封面上,“持续增长”四个字异常醒目,而一路曲折向上的箭头图案也似乎在暗示着,公司对全年业绩的肯定与自得。时隔八个月之后,2011年中报的首页则完全换了个调调,中规中矩的蓝色矩阵图形显得自省、内敛,却也似乎有些平淡。

与两期报告封面所对应的是,上海证大在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巨大差距:2010年,证大实现营业总额39.56亿港元,同比增长83.1%,而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13.23亿港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3%。

证大在去年遭到了无数媒体曝光。“外滩地王”这几个字的搜索词条在网络上甚至超过了环球金融中心。巧合的是,与后者迫于资金压力最终逐层散售的情形相似,证大今年在业绩缩水、销售疲软的境况下,不得不变卖资产来套取流动性。

低调套现

证大“偷卖”大拇指套现?

上海证大正在悄悄减持手中持有物业的比例,而这一举动可能与其资金链紧张有关。近日,某商业地产中介人员向理财一周报记者爆料,称大拇指商业广场中原先被证大自持的物业正在以十分低调的方式出售。该业内人士透露,大拇指商业广场的部分商铺在不少商业地产网站都有挂牌,“9月初就开始了,也就是银监会公布商业地产‘限贷’之后”。

记者经调查后发现,数家知名的商业地产网站上的确有大拇指商业广场的挂牌信息。记者在上海某“寻铺”性质的网站上搜索“大拇指商业广场”,出来的信息条就有两页。除了二手转让的商铺以外,也能看到几个待售的一手商铺,而且它们都带着租约。

上述中介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挂牌的一手商铺正是目前证大仍在持有的物业。记者在网上房地产上看到,项目名为“证大大拇指商业广场1”和“证大大拇指商业广场”的两个案子,目前的销售状态都显示为“在售”,且可售总套数共计19套。网上信息显示,这些在售的物业均价在7万-8万元/平方米,面积最大的一套有27852平方米。

记者向证大方面求证,一位负责大拇指广场业务的内部人士表示他并不知情。其实,除了网络信息以外,此次开发商并没有通过更公开的方式进行出售,不过记者从业内得知,这在业界早已是“不公开的秘密”。

业界猜测,这次低调放出持有商铺,可能是证大方面想要“试水”市场反应。如果反馈良好,那么很可能,这批商铺将被证大全部释放到市场中,以换取大笔流动资金。记者获悉,有几个铺子已确认售出,但暂时在网络控销表上还未显示有达成签约。

事实上,在2005年大拇指广场开盘时,就已对外售出了大半商办物业,所以这次交易中的商铺是剩余的一小部分。“开盘的时候,开发商与很多品牌租户都有过约定,在租赁期间不能出售。现在开发企业资金有了问题,那些没和租户有约定的铺子就拿出来卖了。”某商业地产中介人员表示。

尽管总量不多,但这些商铺由于市口较好,标的价格都比较高。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流传的报价最低是8万元/平方米,最高13万元/平方米。如果根据可售总量和这一报价来进行计算的话,证大此次出售持有物业将可“套现”3亿元左右。

饮鸩止渴

抛售难敌20亿元资金缺口

占地近6万平方米、开业5年多的大拇指商业广场对证大而言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经过多年开发,目前该项目的出租情况稳定。一般广场内的沿街铺位,平均每天的租价是15元/平方米,而位置最好的商铺,租价可以达到30元/平方米,这一租金水平已可与南京东路、淮海路等地段比肩。

据中介人员介绍,大拇指广场部分商铺的年投资回报率为8%。对开发商来说,这样发展成熟、经营良好的商业广场,自己持有才是比较划算的,而证大选择在此时出售物业,让人很难不怀疑其资金链是否吃紧。

“大拇指广场商铺目前并没有对外大规模宣传销售,从我们中介行业的认知来说,只能猜测是因为证大外滩项目在启动资金上存在压力,加上商业地产开发贷款被限的考虑,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前述爆料人士表示。

不过,这已不是证大第一次开卖旗下资产。就在几个月前上海证大才刚刚抛售了位于浙江湖州市的一块地皮,受让方为惠捷投资。公司通过出售原持有的豪威集团的全部股权及股东贷款,转让了湖州市59935平方米的土地,总代价约为2.18亿元人民币,而买方是以现金支付的。

今年,证大现金流趋紧这一事实正逐渐“显山露水”。记者获悉,除了商铺以外,坐落在大拇指广场内的证大丽笙酒店在网上也有“整栋出售”的消息,挂牌价格是12.8亿元。尽管挂牌信息中并没有点明是哪一个酒店,但物业地址、户型信息等均与证大丽笙酒店十分吻合。

更为蹊跷的是,证大拥有的两幅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块疑似“被转让”。上海证大2009年年报披露,公司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的两幅地块有所属权,而在2010年年报及2011年半年报中,这两幅地块并未被提及。

然而记者发现,其中一幅地块已被开发成住宅项目,取名为“证大紫金府”,并即将上市。公开资料显示,该楼盘的确隶属于上海证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但在证大官网上,并没有这一项目的相关信息。巧合的是,浙江湖州地块在被出售后,也未出现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因此上述两幅土地的去向存疑。

靠出售物业来换取流动性,这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味。对这种做法,已有评级机构发表了负面回应。9月30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评级报告表示,已将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公司家族评级由B3下调至Caa1,以及将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从Caa1下调至Caa2。评级展望为负面。该评级机构认为,相对于2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流动性缺口,所出售的物业总额远远不够。

“难产”之痛

上半年新增流动负债28亿

支持“证大开卖物业是因为缺钱”这个看法的业内人士并不在少数。况且,去年证大在“鲸吞”上海外滩地王后,为避免被退地而四处奔走,最后不得不寻求“外援”的故事,早已是街知巷闻。

2010年2月,上海证大以92.2亿元的土地总价,“吃下”外滩国际金融8-1地块。上海证大这番“豪赌”的气魄惊人,而作为港股上市企业,它的总资产规模约100亿元。因此在拿地后,外界就普遍质疑,认为证大拿下与土地总价与总资产接近的地王项目,是典型的“蛇吞象”。

不过在经历风波之后,证大董事长戴志康(微博)抛下的“我们不会退地”的承诺,最终得以实现,代价是——证大与复地、绿城中国(4.15,-0.36,-7.98%,实时行情)成立合资公司,来共同开发北外滩国际金融地块,并出让50%的股权。今年5月,上海证大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置业有限公司总裁吴洋(微博)透露,外滩项目将在年底动工,预计2015年就能竣工。对此,该项目市场推广经理张艳对理财一周报记者表示,外滩项目还在“走流程当中”,但“进行得十分顺利,年底前开工应该不是问题”。

目前,证大方面对外滩项目的口径趋紧。据内部人士透露,明年上半年才会有进一步的信息发布。不过,今年11月就是这一地块的开发“大限”,届时如果再不动工,土地证就会过期。

从竞拍、拿地,再到为“保地”而多方争取,外滩项目的开发就像是一个难产的婴儿,让证大饱尝孕育之苦。今年3月证大官方公布的业绩公告显示,在购入外滩地王后,证大的负债率已由2010年的70%,上升至96%,其面临的资金压力之大可见一斑。更何况,联营公司提供的74.47亿元的土地资金仅是借款,由于合作方复地、绿城等公司自身也面临大规模负债的情况,因此这笔巨款需要证大在短期内归还。

如果不是开发外滩项目,证大的资金危机并不会这么严重。根据上海证大去年公布的平均融资成本,92.2亿元土地款很可能大部分依赖于借贷,且贷款的平均利息支出已高出项目所在地段的写字楼的租金水平。换言之,证大豪气出手之后,将很可能面对难以“保本”的尴尬局面。

公司2011年半年报披露,证大目前的流动负债总额为157.27亿港元,相比去年底又增加负债28.54亿元,负债水平上升了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短期债务的到期风险也在对该企业步步施压。据查,证大2012年6月将到期1.5亿美元票据,而2012年4月有9.58亿元的人民币信托贷款将要到期。

雪上加霜

开发资金待解,销售疲软

对于证大开发北外滩一事,“野心太大”、“打肿脸充胖子”是比较常见的评论。不过既然有质疑声,也就自然有表示理解的人。在上海乘星行行销服务机构总经理李骁(微博)看来,证大因项目开发而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并不算是行业内的个别现象。

就在“退地风波”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当口,上海证大前任执行董事兼主席马成梁仍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他曾对记者表示:“单看数字,92亿元确实高,但是,要看地块本身的价值,外滩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今后不会再有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出让,这就决定了今后项目的前景。”

“证大有这个胆子拿地,是因为当时的市场预判是比较乐观的。去年4月调控启动之后,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会来得如此迅猛,都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证大也算是调控的牺牲者。”李骁如是说。

2010年是证大最为风光的一年,摘得上海地王、喜玛拉雅中心的揭幕都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选择走上这一条路,就势必得面对之后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证大的拿地频率并不高,而土地储备也基本保持稳定。

去年,证大仅仅新增了外滩这一幅地块,但高达92.2亿元的土地出让总额似乎正是其深陷现金流危机的导火索。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前两年的储备项目恰好在2011年需要开发,加上已在建项目的新一期工程也要在今年启动,这笔开发费用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外滩项目要在年底动工。除去92.2亿元的地价款外,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曾透露,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地块总投资预计为150亿元。从开工直到竣工并投入营业,曾有分析师预计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的资金来源现在还未能找到答案。

证大在2010年年报中也表示,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储备地块的二期建设工程会在今年三季度启动。据悉,第一期商务酒店已于上半年开工,从该项目竣工时间来看,今年下半年两期工程将同期开工。这块占地14万平方米的土地将被打造成又一个“大拇指式”的综合体,这又需耗费不少资金。

一边不停要从口袋里掏钱开工,一边入袋的钱却滚动得越来越慢。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证大正呈现出销售疲软的症状。据悉,证大上半年的签约销售额为人民币14亿元,占2011年原预算的21%,或2011年修订后预算的38%。

从销售回款来看,证大目前的状况也不甚乐观。2011年中报披露,上半年上海证大实现营业收入约13.2268亿港元,同比下降53%;纯利1.08亿元,减少72%;股东应占溢利亦由去年同期约3.8664亿港元下降72%,至约1.08251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87港仙,而2010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17港仙。

和去年大力销售的劲头相比,今年证大正面临可交付物业不足的局面。抛开受商业限贷等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也或许正是上半年销售滞缓的原因。以去年销售业绩分析,营业额及利润主要来自于五道口大厦、源深金融大厦及吉林、海门、成都等地的住宅产品。由于去年销售较为顺畅,今年剩余的可售货源已不多。不仅如此,曾为业绩创下汗马功劳的九间堂别墅也接近尾盘。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该项目今年6月曾卖出一套独立别墅,而目前可售的仅剩两套独栋房源。因为尾盘的关系,报价高达8000元/套。

在销售方面唯一能倚重的或许是将在年底开业的青岛大拇指广场。记者从相关销售人员处了解到,该案酒店式公寓房源——证大深蓝公寓已去化近四成。

道阻且长

融资成本高昂,海外借贷受阻

既然无法“节流”,那么如今摆在上海证大面前、最迫在眉睫的是要找到能够“开源”的渠道。投奔信贷、信托及资本市场或许是破题的捷径。

作为上市企业,证大与不少银行保持着合作关系,获得融资的难度并不算大,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其融资成本过于高昂。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证大集团当年度的融资成本高达2.56亿元,公司当年度的各项长短期借款(包括银行贷款、优先贷款票据和其他借款)总金额为48亿元。

证大房产融资成本占总借款的比重超过5%。有媒体曾就此分析指出,对于每平方米楼面价超过3万元的地王来说,获取低息借款十分重要,如果贷款的利息在3%以内,项目仍然有希望盈利。

为筹措资金,此前上海证大也曾与新华信托签订协议,发起目标规模9.58亿元的信托融资。作为回报,证大方面需每年向受益人支付本金的8%~13.5%不等,并像受托人支付本金的2.3%作为服务费。

只有获得代价更低廉的融资,才能够长期开发、持有外滩金融地块,缓解现有的资金危机。今年3月,证大高管曾对外表示,集团正尝试在海外拓展融资渠道,比如在一些项目上引进阿根廷马会的资金以及与国家开发银行在非洲开展资金层面的合作。

如能在海外资本市场借贷成功,那将是证大乐见之事。但仲量联行中国区资本市场董事贾梁近日表示,受商务部限外令影响,国内开发商要想从海外借到低息贷款的可能性不大,地产商通过海外公开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成本高达10%以上。

10个项目在售 4个项目在建

14盘推演:销售急刹车,造血乏力

“‘扎根上海,布局全国’是证大房产的发展战略”,这是证大官方网站上的一句口号。回顾证大在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上海对这个开发企业而言有着特殊的地位。然而,证大一直将发展重心放在上海,这就埋下了产品过于集中、不便分散风险的隐患。有迹象表明,未来证大将把住宅开发的重心转移到二线城市,产品定位则会以规模化的社区公寓为主,而上海等一线城市将着重在商业、酒店、写字楼等商业类物业“发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对饱受“外滩地王”资金之苦的证大来说,在二线城市“批量复制”更多的“大拇指广场”也许是最理想的选择。

上海:后续产品断档

自1994年涉足房地产业务开始,证大便将这座城市作为“主场阵地”。2004至2006年的三年时间里,证大一口气集中在上海浦东推出了证大水清木华国际公寓、证大家园、大拇指广场等六七个项目,而这段时间,也可以说是证大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朝阳时期”。

无论从成交量、销售回款的总额来看,上海对于证大而言都不容忽视。证大在上海的物业除了运营中的喜玛拉雅中心、证大丽笙酒店及尚未建成的朱家角项目外,其余七个项目都为集团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同策咨询与研发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8日,证大水清木华国际公寓共售出434套,总面积达32346平方米,销售总金额4.12亿元;证大家园前四期房源共成交了2317套,总面积23417平方米,创下销售回款近20亿元;九间堂别墅销售面积达31339平方米,售出的59套房源总金额为19.12亿元。

在商业部分,证大五道口大厦累计销售金额最大,为30.56亿元,该项目共售出了471套、总面积103505平方米的房源;证大源深金融大厦累计成交套数最多,为531套,13.61亿元的总金额在商业项目中排名第二,总面积达50575平方米;证大立方大厦售出172套,总面积 38227平方米,9.28亿元的成交总额在商业项目中排名“老幺”;而大拇指广场共成交104套,总面积47783平方米,总金额11.46亿元。

目前,除了青浦的商业项目在建以外,证大在上海并没有任何土地或新项目“进账”。由于五道口大厦等商办项目的可售量是有限的,其在长三角地区或面临着产品“断档”的威胁。今年,证大后续可供交付的产品较之2010年明显减少,这是否会导致其业绩的进一步下滑,则要等待2011年年报披露才能揭晓。

异地:产品可进账不多

证大近年来也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2006年以后,证大开始在青岛、海口等地“试水”,希望能利用在上海开发住宅及商业广场的经验获取更多的收益。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证大的房地产版图已从上海、杭州等江浙沿岸城市拓展到吉林、廊坊、成都等地。据理财一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证大在全国范围内持有、参股的房地产项目共有24个, 这些在售、在租,或在建的物业主要落在长三角、东北三省、环渤海湾和海南这四大地区。

不过,证大在杭州的住宅项目早已售完,而海门、长春等地的销售均价又比一线城市便宜许多,对营业收入的贡献较为有限,再加上海口、廊坊、成都的商业项目尚未启动销售,公司今年可供结算的产品着实有些“青黄不接”。

从现有项目的开发数量及销售情况来看,上海乃至其辐射的长三角地区仍旧是“证大牌”最为集中的地区。在全国24个项目中,位于上海的住宅及商业项目就占去了10个名额,几近半数,而包括嘉兴、杭州、海门、扬州市在内的话共有16个项目。换句话说,证大旗下三分之二的物业均位于长三角地区。

救急:向全国输出“大拇指”

其实,作为综合性开发商,证大的产品线并不算短,在住宅、酒店、写字楼均有涉足。比如在住宅方面,产品既有证大家园、东方名嘉为代表性的社区型公寓,也有九间堂这样的高级别墅,同时也包括了类似证大水清木华国际公寓这样的精装修公寓。而在商业部分,有大拇指广场等综合体项目,亦有纯写字楼及商住两用的产品。

证大在地产开发上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高端物业是其发展重点。在2010年中报中,上海证大公司制定了十年发展蓝图:前五年公司致力于二三线城市复制高端项目;后五年则致力于做好地产服务,做强地产金融。证大房产着重投入的高端项目主要有三大系列,包括“大拇指”商住综合体系列、“喜玛拉雅”城市综合体系列和“九间堂”高端别墅系列。这其中,耗时十年之久、斥资30亿元的喜玛拉雅中心饱受争议,因为该项目可能是上海证大最为“烧钱”的一个项目。尽管证大总裁戴志康曾多次对媒体强调喜玛拉雅中心是一个“推广品牌的产业地产”, 但其投资回报期偏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年底,深受“外滩地王”之苦的上海证大选择在风口浪尖的当口揭幕喜玛拉雅中心,或多或少有转移舆论注意的意思。然而即使在发布会上,媒体发问仍旧奔着外滩项目而去,这让戴志康颇为无奈。前脚92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才刚刚解决,后脚又让喜玛拉雅中心这一在不少人看来“赚不到钱”的超前产品公之于众,不得不使外界对其资金状况有了更多的揣测。

或许是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的压力,证大在2011年加快了青岛大拇指广场的入市速度,并在正式启动销售之际,对外高调举办了招商成果大会。从2011年中报数据分析,证大上半年的销售业绩较去年“缩水”了一半,下半年能否挽回劣势,很可能将取决于青岛大拇指广场的去化状况。

在证大的产品线配置方案中,“大拇指”系列的地位不言而喻。“大拇指”是上海证大渴望在全国输出的拳头产品。相对于投资回报期长的喜玛拉雅中心和销售缓慢的九间堂别墅,可复制性高又发展成熟的大拇指广场是上海证大最好的选择。

最俗的文化人 最雅的商人

戴志康与他的“证大军团”十年地产路

创立于1993年的证大集团,是一家以金融综合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总资产规模逾100亿元。证大集团的领军人物戴志康与企业一样,都极富传奇色彩与话题性。在证大的十几年间,戴志康将自己的经营理念、人文关怀悉数注入了其领导的“证大军团”,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上海证大房产是证大集团房地产业务的旗舰公司,并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事实上,证大最早涉足房产,还是在1994年。当时,戴志康作为出身五道口的银行业精英,在金融圈已是干得风生又水起了。

从海南回到西子湖畔后,戴志康开始把资本投入房地产,而此时恰逢房地产业低迷之际。几年后,“证大湖畔花园”给了他丰厚的回报。后来,带着累积的财富,他又来到了上海浦东,在联洋地区耕耘数载,给企业也给他自己赢得了一些赞誉。

2010年,戴志康带领的证大集团正处在危机四伏的转折点,在近一年时间里,戴志康也曾多次对外透露出想要重拾金融“老本行”甚至远去非洲“重新下海”的念头。证大是否会减少在地产领域的投入,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在这时,回顾戴志康给证大带来的影响,或许会更理解他的选择。

地产界的“老地主”

人们说起证大,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戴志康。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戴志康这位证大集团的董事长与他所领导的企业已几乎画上了等号。时至今日,由戴志康一手创办的证大集团,每个毛孔里都透着“戴式哲学”的味道。

2000年4月,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开始一路下行,半年内跌掉40%。戴志康当即决定,从金融转投房地产。对当时的他来说,地产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曾经,他像个学生一样,向万科等地产业的“前辈”学习。但很快,他便发现,即使是做地产开发,证大也成不了万科,而他也必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经营理念。

“我做房地产就像是‘老地主’,比如联洋社区的项目面积最多就一百亩,我对每亩土地都精耕细作,充分尊重每亩土地。我们要开发有价值的资产,做价值型开发商。”戴志康在一次媒体专访中如是解释,言语中虽有自嘲,更多的则是自得。

开发喜好偏居一隅

正如戴志康所说的那样,在房地产分支成立后的许多年间,证大开发的项目基本集中在浦东联洋地区。

对地产商来说,在拿地、开发、销售等各环节急起直追是常有的事,而证大的开发模式很特别,它并不像其他开发企业那样,渴望在短期内就能将开发的小旗插遍上海的角角落落。

从推出第一个住宅项目起计算,证大正式跨入地产界也有十个年头了。目前,证大集团已具备了100万平方米的年开发体量,在上海、浙江、青岛、扬州等城市共拥有24个主力项目。对一个“出道”十年的地产商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不算快,而戴志康渴望精耕细作、偏居一隅的开发思路其实在业内也颇有争议。

喜玛拉雅中心是证大倾尽十年心血打造的一个综合商业物业项目,但其庞大的资金消耗与过长的开发周期让不少业界人士直呼“看不懂”。对此,戴志康也曾公开“叫板”,他认为不出几年的时间,喜玛拉雅中心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让那些看轻它的人刮目相看。

喜玛拉雅中心能否成为证大地产开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仅从证大在浦东联洋的版图来看,高档别墅“九间堂”、社区型公寓“证大家园”、精装修公寓“水清木华”和综合体项目“证大大拇指广场(微博)”等产品的口碑度与市场反馈仍是有目共睹的。

执著艺术 “玩票”地产

“喜玛拉雅是实景清明上河图,永不落幕的中国馆。”“为什么花了十年这么长时间在做?因为做这样的建筑需要一些工艺、需要一些积累,我们在最初设想的时候完全是带着一种初生牛犊的精神,不知道里面多深多浅。” 在面对媒体发问时,戴志康如是坦言用了十年打造喜玛拉雅中心的缘由。

面对质疑交出这样的“答案”,是颇有“戴志康味”的典型性表态。这番发言至少体现了戴志康的两大特点——一是对理想的坚持,有时候近乎于固执;二是对艺术浓厚的迷恋之情。

这种对建筑艺术、人文艺术的追求,也被戴志康运用到了地产开发上去。2003年,证大斥资收藏了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恺撒的名作——“大拇指”雕塑,并将同年开建的商业广场也命名为“大拇指”。随后,在大拇指广场中,人们又陆续看到了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大师罗伯特·印第安纳的主题雕塑作品“LOVE”。

喜玛拉雅中心,是戴志康心目中“集大成之作品”。他特意请来了国际建筑设计大师矶崎新操刀,并四处奔走,将从全世界搜罗而来的艺术品藏于喜玛拉雅美术馆(微博)内。

对艺术的偏爱与坚持,使得戴志康一度被归类于“玩票性质的地产商”。他个人风格对企业的强烈渗透在外滩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其结果,恐怕也是影响深远的。

当初戴志康的设想,是将中国古典山水画“高山流水”的意境融入设计方案,把外滩金融中心打造成一个现代立体的江南水乡城市综合体。有媒体报道称,戴志康认为这个项目中办公楼的空间利用率最低,他给建筑师们提出的要求是,要尽可能地创造无限可利用的额外室外空间,这样才能发挥其商业价值。

增加室外空间,只是其无数充满想像力的念头之一。或许是因为其特立独行的设计理念,北外滩8-1项目迟迟未能有所进展。从2010年2月拿地至今,项目仍在调整和上报的过程中,原定于去年12月敲定的设计方案始终未能落地,今年年中动工的计划也一拖再拖,而晚开工一天,公司就必须支付每天高达数百万元的利息。

当被问及这样的开发理念是否会导致股东及合作方不满时,戴志康依旧表现出了他惯常的自信:“做房地产开发,大家都是为了赚钱,只不过各有各的招数。”言谈间,似乎暗指,将文化艺术经营与传统的商业地产捆绑在一起,正是自创的独门法宝。

“做高端项目,就不能不讲艺术和文化。”这究竟是一句广告词,还是内心写照,或许只有戴志康自己知道。套用最普通的一句评语,他是最雅的商人,也是最俗的文化人。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