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地产评论:深圳不救楼市是对市场经济的救赎!

发布时间:2008-12-08 16:50:37   来源:搜房  [字体大小: ]

深圳不救楼市是对市场经济的自我救赎!

2008年11月26日,据媒体报道:在被外界解读深圳市政府不救楼市近半个月后,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深圳站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表态:深圳没有出台救市政策,因为深圳楼市还没有到需要救的时候。针对此前的政府不救楼市解读,许宗衡正面回应表示,目前在多个城市都出现政府救市的情况下,深圳没有采取救市措施。“城市有自己的特征,会出台自己的政策。深圳还没有到需要政府对房地产实行救市的时候,我们经过讨论,还是没有出台救市政策,但会依法规范地管理房地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11月14日,在接受“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港澳 记者采访团”的联合采访中,深圳市长许宗衡说表示,深圳楼市应该遵行自己的规律去发展,相信深圳楼市会随着中央的政策调整,回复理性状态。他透露:深圳楼市10月份的情况是,楼价较去年同期跌15%,跌幅较9月时的10.5%扩大。首10个月房地产投资规模有34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0.9%。首三季二手房销售共280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大跌六成。新建商品房销售量亦大跌四成至只有270万平方米。许宗衡表示,去年全国70大城市中,除了北海之外,深圳涨幅排第一。今年深圳楼价回落在大中城市中也比较快。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问题,还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许宗衡还说:“我们认真分析个人贷款及开发商贷款,资产情况是安全的。大环境与去年过快上涨,及今年开发商及消费者博弈有关。”

与本次表态不同的是,深圳媒体没有以此次表态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更多地把焦点让给了正在深圳视察中的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此行对深圳企业进行了肯定,并表示这是因为深圳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因此应对金融危机就有了准备,也有了能力。对此,观察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信号:温总理对深圳的肯定让许宗衡有了表态无意救楼市的底气。对于房地产市场问题,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11月20日的全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也表示,我省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要加强价格的调控,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各市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比如增加土地面积,但让政府拿钱出来救市不现实,各市可按照自己的情况稳定房地产价格。总的来说,广东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稳定,泡沫成分不多。

有意思的是,在之前的10月底,东莞市房管局局长张伟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道出了相似的言论:“相对于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的房价跌涨,东莞目前的房价调整还属于市场的正常调节,目前还没有严重到需要政府介入进行调整的地步。”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宗衡也指出,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走两条道路:一是随行就市,要卖多高就多高,走市场道路;二是社会保障,由政府通过廉租屋、公共租赁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解决普通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深圳去年建成公共租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8600套,今年年内将完成64000套保障性住房,而“十一五”规划期内则要完成14万套保障性住房,“但结构和比例上,也要根据我们的居民结构情况作出调整”。笔者认为,此次表态,可谓是思维相当的清晰,态度也相当的明确,既是对当前形势的回应,又指明了深圳楼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了另一类来自政府高层的表态,这不同于之前其它近20个省市地方政府明目张胆的“救市”政策。尽管之前的“救市”引来巨大的争议,且并无明显效果,但对于许宗衡研判“深圳不救楼市”,又一次引发了房地产界的激烈争论,赞者拍手称快,赞赏有加,而弹者感到不可思议,极其失望!

毫无疑问,让反对者们大跌眼镜的背景是:全球金融环境日益恶化,外贸出口大幅下降,深圳经济急剧恶化,正如许宗衡所透露的:今年深圳特区停产或关闭的企业总数达682家,已经导致5万人失业,企业“可能面临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的挑战”……

然而,在此时,许宗衡做出“不救楼市”的表态到底是做秀?是无奈?还是一种姿态?或是释放一种信号?

笔者认为,深圳“不救楼市”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捍卫,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首先,深圳作为一个国家城市,其成长得益于中国30年的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的每一项宏观政策都会福荫深圳,深圳也几乎是100%执行,甚至要做得更多,“敢闯”、“杀出一条血路”正是对深圳经济特区作为试验窗口最好的诠释。远的不提,近的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深圳则率先提出要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并提出要到201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与此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有鉴于此,理论界认为: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领先于国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有人说,北京是中国房地产最后的堡垒,是不准确的,由最近北京出台“救市”政策就足以可见,尽管其价格较晚开始出现下调的局面。其实,真正的堡垒应该在深圳,深圳楼市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就进入到调整期,市场价格反映比较灵敏,对国家金融政策变化反映最为直接。可以说,这一年多来,深圳楼市一直处在一种比较正常的调整期、挤泡沫期和博弈期,价格也比较正常地反应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尽管已有人当前深圳房价暴跌30%的不正常,那么2006——2007深圳房价暴涨30%——50%则更不正常,现在不过去在修正过去的“不理性”而已。如此一次正常的调整,行业出现震荡、洗牌亦是必然的,就像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一样。楼市泡沫是没有办法补救的,软着陆不行,硬着陆也是最好的办法。正是如此,我们很难想像,一个“社会主义示范市”,在挤泡沫时、在正常调整时,还去“救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其次,深圳“不救楼市”,是对市场经济的自我救赎。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沿,深圳一直很自信市场的调节能节,一度向香港学习自由经济模式,以“小政府”自居,然而从2005年开始,深圳楼市开始失控,投机成风,炒家如云,进而推动房价暴涨,酝酿了房地产泡沫,制造了“非理性繁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2月份,深圳市长许宗衡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还自信地认为:“深圳九成以上购房者的目的是自住。”毫无疑问,深圳楼市,被这场“流动性过剩”打败了,市场经济饱受置疑,高房价似乎无药可解。在笔者看来,这除了没有政府有力调控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仍停留在“让市场说了算”上,极含糊,又不负责,更不能给民众以信心。事实上,市场经济既要讲市场又要讲计划;市场经济既要讲价格,又要讲价值;市场经济既要讲价高者得得,又要讲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经济既要讲市场,又要讲保障;市场经济既要讲资源配置,又要讲收入分配;市场经济既要讲经济发展,又要讲法制建设;市场经济更是一种追求社会正义的信仰和道德理念。对房地产而言,没有保障性住房,就意味着没有人愿意为穷人盖房、贫富会更分化、社会会动荡。而商品房,则任由其发展,不加以监管,又难免不会出现“次贷危机”,这正是美国政府刻意刺激房地产——“救市”的后果。因此,笔者认为,“救楼市”不如建保障性住房,若不然,政府直接“救楼市”与直接控股开发商、购买商品房有何区别?这不仅是“计划经济”思想在作怪,更是对“市场经济”的巨大怀疑。深圳“不救楼市”,并非是要求政府不要去管楼市,而是要从更宏观的角度考虑房地产对当前内需的刺激作用,要利用市场手段,如减息、减税等措施去促进市场交易,活跃市场环境。

其三、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的今天--12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再一次雄证了市场经济对中国的非凡意义:30年风雷激荡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11月29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

面对中国改开改辉煌的30年历史和极不确定的全球经济局势,我们当如何面对?继续对外开放和坚持市场经济是不二的道路。历史和未来都会证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也只能是死水一潭。市场经济是能支撑中国经济活力的最后堡垒,腐朽、落后和垄断才应该最先被摧毁!守住有道德的市场经济理念才是对中国经济最大的救赎!

其四、如果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最后堡垒,那么房地产则是市场经济的最后堡垒,这也同样适用于正在“市场经济”行进中的中国经济。房地产在经过数十年的市场化改革,不可能走回头路,而只能是把欠账补上,这从十七大报告、国务院24号文,以及11月份四万亿“扩大内需”和9000亿保障性住房计划,都可以看到政府坚定的步伐。众所周知,房地产牵涉近五十多个行业,既然是国家支柱性产业,又充了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国内的经济的好坏都会反映在房地产上。比如,国家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为刺激内需而积极推动住房消费,放松信贷,一度让房地产过热,进而形成泡沫,竟一时成了要挟中国经济的炸弹,尽管这解决了一部分人住房,但另一大部分人却变得更穷,更无能力支付购房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汹涌的“流动性过剩”更是让房地产业出现大跃进,从而大大地刺激了“非理性需求”,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矛盾,由于房地产的暴利,而让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资本纷纷涌入房地产,以至连风险都无暇以顾,最终造成畸形发展状态。2007年9月,中国政府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收缩银根也正实属正常,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流动性过剩”又迅速转化为“流动性不足”,全球各国又开始应对“信用危机”,中国也及时出手应对经济迅速下滑的预期,货币政策也及时转向,树立“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方向。对于房地产而言,应该可以直接受惠,而不应得寸进尺,相反的,应增加房地产的社会保障功能投资。换句话说,房地产业依托于五十多个行业之上,这些行业的不景气,都会影响房地产,而购房者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要取决于宏观济环境与就业状况,这些不行,这更会影响房地产业。只要工业没有问题,房地产就没有问题!只要民众收入没问题,房地产就没问题!如遇危机,救市也要先救经济、救银行、救工业、救失业,这更是在救信心,救市场,如果等到救房地产业的时侯,说明“市场经济”已崩溃了,无药可救了!这就是在10月28日,为什么有诸多企业在福田区政协举办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议事会上纷纷反对政府救楼市,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慎重的原因。实际上,在房地产危机前,危机早已被酝酿了,只不过以房地产为集中表现形式罢了。

总而言之,深圳不救楼市正是对市场经济的自我救赎,深圳应该勇敢地拒绝无知、贪婪和欺诈!深圳楼市挺过这一关,春天肯定不会再远,活力会再次重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