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商业地产需政策倾斜

发布时间:2010-03-09 16:38:26   来源:新京报  [字体大小: ]

2010年“两会”,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作为房地产业内人士,提出了直指房价的提案。他建议,改革土地收入制度,将地方土地出让金上缴中央统一支配管理,从而起到弱化地方政府卖地冲动的作用。这个提案无疑给靠卖地获取大部分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带来压力。

而李晓林称,“这一办法阻力一定会很大,但是可能用数年时间把因地价扭曲而推高的房价变得趋于正常,希望建议变为现实。”“商住倒挂,商业地产需政策倾斜”提案:《关于适时放宽商业地产过严限制的建议》摘要:建议央行调整(银发[2003]121号)有关规定,将个人购置商业用房申请贷款的抵借比不得超过60%调整为7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调整为20年;放款条件由所购商业用房为竣工验收的房屋改为主体结构已封顶。

新京报:您的提案中,提到了给予商业地产更多政策扶持,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李:2009年,北京楼市出现了住宅过热而商业地产趋冷,价格倒挂的现象。今年,这一问题加剧,但还没有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这里面除了有经济结构的问题外,还与政府部门对商业地产开发以及销售的相关政策已经不再适合时宜有很大关系。在国外“一铺养三代”,商业地产受追捧为业内共知。现阶段,我国限制性政策使得人们投资商业用房的潜在购买力得不到正常释放,客观上造成了民间资本投资全都压到了住宅物业这一根“独木桥”上的现状。

新京报:据了解,您去年就提出过同样的提案,并没有被采纳,原因何在?

李晓林:有关部门给出的回复是“调整和放宽个人商用房贷款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炒作的风险,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我认为,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中,商业物业非但没有炒作暴涨,反而是一边倒地冷清蛰伏,这使得房地产业内部加剧了供求结构失衡,放大了住宅类物业的市场风险和银行风险。如果政策有倾斜,商业地产活跃了,还可以保增长保就业,住宅市场也不会显得那么拥挤,是件好事。

关键字: